正知正念禪三

本會於Memorial Day 的長周未(5/27至5/29)假美洲菩提中心,舉辦了由圓福法師指導的禪三,此次禪三以「正知正念」為主題。學員們於 26日下午五時三十分報到,此次活動約有三十位男女信眾參加,學員們來自四面八方,有本地和奧斯汀的華人也有原籍為印尼、墨西哥等地的人士,為了方便大家的溝通,整個活動以英語貫串全程。


26日報到結束後,圓福法師、主辦單位及所有學員在禪堂集合,在片刻的靜坐後,主辦單位和法師先後報告,介紹週邊環境、活動須知和注意事項。圓福法師歡迎學員並提醒大家,務必在禪修中全程止語,並隨時隨地保持正念,例如在開關禪堂大門時,要正念自己正在開關大門,才不會製造出過多的聲響以擾亂其他學員。
27日清晨五點三十分打板聲響起,禪修活動正式展開。法師沒有規定固定的禪修方法,學員可以依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用功。除了早晚課、法師開示及出坡清理環境外,禪修是以一小時為一支香,學員們可以自由地依坐禪、經行和立禪的方式交替進行。
禪修中,法師每天下午有三十分鐘的開示,以「正知正念」為主題,正念是不忘失所緣、憶念所緣,也就是專注又不散亂的心;而正知是指,無論做任何事,或在行住坐臥當中,心裡都能清楚明白現前當下身口意的狀態。法師總是提醒學員,要隨時隨地保持正知正念,要善護根門,如此才能將心猿意馬,經由專注於所緣的練習,得以安定下來。正知正念的作用就像是把象徵六種感官的六種動物,栓在一根牢固的木樁上,控制著他們的行動,久而久之動物們就能慢慢地安定下來了。法師也藉著《阿含經》中,佛陀教導弟子的故事,告誡學員要了知五蘊的不實在性,切不可因執著外境,而成為感官的奴隸,導致身心不得自在。
29日早上十一點結束了最後一支香的禪坐後,有為時30分鐘的座談會,學員們一一自我介紹,圓福法師也作了簡短精闢的開示。午齋結束,學員們協力整理環境後,互道珍重再見,滿心歡喜地踏上歸程。三日禪修圓滿結束。

四念處禪三

本會於Memorial Day 的長週末5/28至5/30,在菩提中心舉辦由圓福法師指導的「四念處禪三」。

原訂的報到時間為5/27的晚上5點至七點,但因當日下午豪雨不斷造成路面積水,為顧及學員開車的安全性,臨時決定將報到時間延至次日(5/28)上午8點。5/28清晨天氣放晴,二十八位學員陸續報到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安單,和分配學員出坡時的工作。9點整全體在禪堂集合,圓福法師帶領大家早課後做了簡短開示,法師提醒學員要隨時保持正念,禪坐時除了可依「四念處」的方法,也可以採用自己最熟悉得力的方法進行,接著由主辦人Alice師姊報告禪修期間應注意的事項。

5/28的10點起禪修正式開始,除了實施全面禁語外,法師也鼓勵學員把握因緣受持八關齋戒。此次參加的學員中有不少位不諳華語,因此法師全程以英文開示。禪修流程包括:早晚課、過堂、一小時輪替一次的坐禪與行禪、出坡、法師開示、伸展和呼吸運動等。

其中法師開示以「十波羅蜜」為主要內容,他說「十波羅蜜」是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也可譯為十度、十到彼岸。也就是把六波羅蜜加上方便、願、力、智四波羅蜜而成。十波羅蜜可說明修行的次第,即:(一)施波羅蜜),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二)戒波羅蜜,持戒而常自省。(三)忍波羅蜜,忍耐迫害。(四)精進波羅蜜,精勵進修而不懈怠。(五)禪波羅蜜,攝持內意,使心安定。(六)般若波羅蜜,開真實之智慧,曉了諸法實相。(七)方便波羅蜜,以種種間接方法,啟發其智慧。(八)願波羅蜜,常持願心,並付諸實現。(九)力波羅蜜,培養實踐善行,判別真偽之能力。(十)智波羅蜜,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

緊湊的三日禪在5/30午齋前,為時三十分鐘的「禪修問答會」後已接近尾聲,午齋結束後學員們同心協力地整理禪堂、齋堂和所住寮房,並整理好自己的行囊,以安定又法喜的心情和同修們互道珍重再見。「四念處禪三』於是日下午3點圓滿結束。

2014年 內觀禪三

德州佛教會利用Memorial Holiday的長週末,在菩提中心舉行由圓福法師指導的「內觀禪三」。5/23下午五點起開始報到,共有二十五位中外學員全程參加,幾乎有一半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當晚七時學員集合,先由法師歡迎大家並開示,隨後由主辦單位說明禪三期間的注意事項。法師說,禪修是淨化心的過程,若要在禪修中得力,一定要具有三個條件,忍耐力(忍受禪坐時所產生身體上的疼痛)、精進力(既放鬆又警覺地在方法上用功)、守護根門獨自修行(斷絕一切對外社交,不與人說話或打招呼、不環顧四方,只全然注意自己的身心)。在集會的當下,全體已正式實施「止語」的規定。

從5/24清晨五時打板起床起,除了兩次過堂吃飯、小參、法師每晚的開示、早晚課外,都是以一小時坐禪與一小時行禪相互交替著。法師提醒學員在行住坐臥時都要保持正念,如此修行的功夫才能連貫一氣。兩個晚上法師開示的內容,乃根據緬甸班迪達禪師的《就在今生》中七覺支的「喜覺支」,法師說,喜的功能能使身心變得輕快與敏捷,這是覺悟的必要因素之一。還說到十一個能令喜生起的方法,如:佛隨念,於法生歡喜,於僧伽的功德生歡喜,思惟自己的戒行和布施,思惟諸天的功德,思惟完全的寂靜,遠離粗魯的人,接近有修養的人,思惟經典,使心傾向於喜。每天晚課時,法師領著大眾以巴利文齊聲唱誦《慈經》,唱誦聲響亮莊嚴,繞樑不絕,以此作為一天美好的結束。

5/26午齋後禪修已告一段落,大眾解禁後齊力把齋堂恢復原狀。而後舉行的座談會中,當大家交換此次禪修心得時更是引來連連笑聲。其中有馬師兄所分享的一句話,他用英文說:「Pain is certain, suffering is optional.」這是指禪坐時身體的酸麻脹痛是必然的,但我們的心卻可以選擇不為所苦,就是所謂的「身苦心不苦」。座談會結束後,大眾整理好環境,互道珍重再見,就此圓滿此次的禪三。

禪三報導

佛教會利用Labor Day 的長週末(8/31-9/2)在美洲菩提中心舉行三日禪修。這次禪三由圓福法師指導,參加的中外學員共有三十多人,其中有不少初學禪坐的年輕學生參與。法師全程以英文開示,並加上一些必要的中文解說,以期所有學員都能清楚明白開示的內容。

從8/31 晚上主辦單位將「禪修規則」報告結束後,就開始實施全程止語,法師非常強調學員們要隨時隨地保持「正念」,清楚明白當下發生的一切。禪修的進行是以一小時的坐禪,和一小時行禪或立禪相互交替。但為了不讓初學者過分辛苦,特別在最後兩排準備「禪凳」,法師也特許他們在禪坐中保持正念地更換姿勢或起身經行,但以不打擾其他學員為原則。

禪修的第一、二天的下午兩點開始,安排了與法師的「小參」,學員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向法師報告自己禪修時的現況和所產生的疑問。兩天晚上圓福法師的開示,是根據緬甸班迪達禪師的著作《就在今生》中的內容加以譂述。法師提到禪坐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十種障礙,這些障礙有如「魔軍」般地侵襲禪修者,終致禪修無法進步。「恐懼」和「懷疑」正是魔軍中的兩支,必須透過對三寶和禪修的強烈信心,才能擊潰障礙。

每次禪坐開始,法師總會輕輕地提示:「將全身放鬆,並以精進力不斷地保持專注和正念。」而在禪坐結束時法師也會以巴利文、英文、中文開示:「一切由因緣組成的,都是無常、苦惱的,以智慧觀察之,並厭離苦惱,這是清靜之道。一切由因緣和非因緣組成的,都是無我的,以智慧觀察之,並厭離苦惱,這是清靜之道。」在夜幕低垂時,大眾以巴利文、英文唱誦「慈經」,對所有眾生散發慈悲心,以此作為一天的結束。

第三天午齋後,學員開禁,在座談會中大家交換心得,並感謝法師們和主辦單位的辛勞。學員們在清掃環境後互道再見,圓滿結束此次的禪三。